中心介绍

2024-08-02

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评估中心


  近年来,我国IBD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已经成为日常临床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IBD病情复杂,诊疗涉及的学科比较多,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才有可能为患者提供高效、规范的诊疗。虽然我国不少医疗机构已经建立了IBD诊疗中心,但是由于大多数团队对IBD的认识刚起步不久,对于如何建立符合临床诊疗需求的规范化中心,如何进行规范化流程管理,以及达到什么治疗目标和结果缺乏认识或认识不全面,影响了IBD患者的诊疗效果,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或不良后果。近年来,欧洲和美国分别颁布了相应的IBD诊疗质量控制指南,我国也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颁布了IBD诊治中心质量控制指标的共识和全国通用的IBD诊治过程的关键性质量控制指标的共识意见[3,4],为建立我国IBD诊疗质量控制评估体系奠定了基础。

  为了落实我国颁布的2个IBD质量控制指标的共识意见,建立一个切合我国现阶段实际的IBD诊疗中心质量评估体系,为各医疗机构IBD中心的建设、管理和结果评价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形成行业的标准操作流程,推动我国IBD诊疗质量的同质化,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立项成立了“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评估中心”,并通过主办单位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不断募集资金资助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IBD学组有关专家反复组织会议讨论和网络投票,制定了《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量控制评估体系》。

主办方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常映明副理事长在成立会议上致辞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陈旻湖教授在成立会议上致辞



 常映明副理事长、欧阳钦教授、

胡品津教授、陈旻湖教授在成立会议上

共同为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评估中心揭牌

(2018年3月17日 武汉)



 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评估中心专家委员会

部分到会专家接受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评估中心聘请并合影

(2018年3月17日 武汉)



 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评估中心一届二次工作会议

暨《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量控制评估体系》草案讨论

(2018年5月11日 广州)

  《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量控制评估体系》已刊登发布在《中华消化杂志》2018年38卷12期和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2018年10月第2卷第4期。“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中心”将以《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量控制评估体系》为指导方针,通过组织架构逐步开展对IBD诊疗中心的普查和评估工作,包括医师资质、护士/患者比例、多学科团队、电子病历系统和认证水平等;诊疗过程评估疾病诊疗和管理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包括药物使用是否及时和正确,筛查和(或)检查是否适当;诊疗结果包括疗效指标,如疾病活动、生命质量、并发症、致残病死率等。

  为了推动并解读《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量控制评估体系》,“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中心”于2018年在全国多地组织开展了“炎症性肠病诊疗质量控制研讨会”城市巡讲,得到了全国IBD专家和医生的大力支持。

  2019年,“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中心”将紧密围绕《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量控制评估体系》与全国IBD专家共同携手逐步建设我国不同层级的IBD诊疗中心协作网络,积极配合国家提倡的患者分级诊疗工作,培养优秀的IBD医生,为广大IBD患者造福。

如果您所在的IBD团队希望加入全国炎症性肠病诊疗协作网络,得到质控中心关于质控管理的更多帮助,请点击


IBD中心评估申报


分享